易老师最注重生活习惯,我和他在一起生活了33年,他一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首先表现为每天的早睡早起,每天早上坚持5点起床,看一小时的书,然后带着我们一家出去跑步运动。我们主要运动的场所就是沿着周边的南屏步行街、正义路、五华山、桃源街、金碧公园,景星公园、震庄宾馆、盘龙江边那些有水有树的地方,多年来都留下了我们晨起运动的足迹,跑完步7点左右易老师开始做早餐,我们家的早餐一直都是易老师做,所有原材料也是他亲自购买,接着他就去上班了。
周末我们就喜欢到翠湖、桃源广场、胜利广场,还有大观楼逛逛散散心,我们还有一个习惯,每个周末早上要去舞厅跳一场交谊舞,然后回家做中饭。现在回味起来,生活平平淡淡,依然是一段幸福的时光;其次表现为易老师在家里承担了很多事情和责任,特别是孩子的事情。在孩子小的时候,他经常在暑假和寒假带孩子出去旅游,走遍了省内省外很多地方,目的是为了孩子增长知识、开阔眼界。
在家里重活累活大多都是易老师承担,比如门窗坏了,灯坏了修理类的活计,从来不请人,都是他自行解决。记得在孩子小时住和平村的时候,小区里的人可喜欢易老师了,因为周边住的都是学文科的,只会写文字不会家务,每当有人家里需要修理,都第一时间想起了易老师,易老师热心爱帮助人,隔壁邻居关系都处得相当好,邻里邻居多年以后提起来都记忆犹新的。
包括现在住在威远街,左右邻居也是同样如此,都是因为易老师爱帮助人;最后表现在易老师生活比较俭朴,以朴素为美德。易老师的服装都是以实用为主,没有一件是不穿的,他说“我会穿才买,不穿就不买,不要浪费”,凡是觉得年龄不合适穿的,他都捐给边远山区需要的人,从来不浪费。另外他的饮食也是很简单的,每天就是以红薯、杂粮、米饭为主,肉类很少,尽量清淡。
我们的习惯就是早餐要丰富一点,所以早餐都是易老师做,水果、坚果、豆浆等品种。每次去买菜,易老师都是自己带着环保袋,他说“别用别人的塑料袋了,减少白色污染”。就这样无一天懈怠,简朴的生活也给他带来了健康的身体。 (易川凿教授爱人)